古代清廉自守的范例。据《梁书·儒林传》载,严植之,字孝源,建平秭归人。齐建武年间,迁员外郎、散骑常侍,后为康乐侯相。性好助人,尝出行见一人病卧路边,已不能讲话,就把他载回家,为他延医请治,死后又为棺殓葬,终不知其叫什么名字。又有一次沿栅塘行,见六人卧塘侧,问其故,始知姓黄氏,因疾笃为船主所弃,亦载还为之医治。病愈后又给以资粮,让他回家。植之为官清廉,吏民无不称誉。梁天监四年,以植之兼五经博士,生徒有数百人,而听者愈千。后得疾,便不受廪俸,妻子困乏。既卒,丧无所资,生徒为卖宅屋,乃得成丧。 (怀 石)
(选自《中华美德大典》李春秋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)
《梁书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二 儒林》原文:
严植之,字孝源,建平秭归人也。少善《庄》《老》,能玄言,精解《丧服》《孝经》《论语》。及长,遍治郑氏《礼》《周易》《毛诗》《左氏春秋》。性淳孝谨厚,不以所长高人。少遭父忧,因莱食二十三载,后得风冷疾,乃止。
齐永明中,始起家为庐陵王国侍郎,迁广汉王国右常待。王诛,国人莫敢视,植之独奔哭,手营殡殓,徒跣送丧墓所,为起冢,葬毕乃还,当时义之。建武中,迁员外郎、散骑常待。寻为康乐侯相,在县清白,民吏称之。高祖诏求通儒治五礼,有司奏植之治凶礼。天监四年初,置五经博士,各开馆教授,以植之兼五经博士,植之馆在潮沟,生徒常百数,植之讲五馆,生必至听者千余人。六年,适中抚军记室参军,犹兼博士。七年,卒于馆,时年五十二。植之自疾后,便不受廪俸,妻子困乏,既卒,丧无所寄,生徒为市宅,乃得成丧焉。
植之性仁慈,好行阴德.虽在暗室,未尝怠也。少尝山行,见一患者,植之问其姓名,不能答,载与俱归,为营医药,六日而死,植之为棺殓殡之,卒不知何许人也。尝缘栅塘行,见患人卧塘侧,植之下车问其故,云姓黄氏,家本荆州,为人佣赁,疾既危笃,船主将发,弃之于岸。植之心恻然,载还治之,经年而黄氏差,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。植之不受,遗以资粮,遣之。其义行多如此。
(节选自唐姚思廉撰《梁书·二·传》中华书局1973年5月第一版精装本P.671)